2021 精神分析【高雄】春季班講座:超越佛洛伊德
Kaohsiung 2021 Freud and Beyond
佛洛伊德並非第一個發現潛意識存在的人,但他卻是第一個把潛意識的運作和研究方法系統化,發展出「精神分析」這門學科的理論家。精神分析在這一百多年的更迭發展中,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有長足的進步。佛洛伊德之後,多位天賦異稟,對人類心靈有深刻洞見的理論家,根據其臨床和個人經驗,相繼提出新的精神分析理論。他們的發現,拓展了精神分析領域,並且可以應用於各式不同的病患,讓精神分析的理論更加完整。本課程將以佛洛伊德的理論為起點,介紹近代在精神分析領域深具貢獻的精神分析大師們和他們的理論。
【時間】2021年03/17至06/16期間,週三晚上19:00-21:00,共12堂。
※03/24上課時間為19:30-21:30
【地點】高雄市苓雅區尚志街2號2樓 無境文化講堂
【協辦單位】無境文化
【學會之友】
合報2021高雄春季班和2021高雄秋季班成為「學會之友」: 一般人士10,000元、學生6,000元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自成立以來,每週三晚上固定開設精神分析的入門課程,廣受相關科系的學生以及對精神分析有興趣的社會人士的喜愛。響應參與者的要求,高雄班自2017年起增設「學會之友」,合報連續兩季課程者即可成為學會之友,可優惠參與為期一年的入門課程(2021高雄春季班+2021高雄秋季班),並贈送學會之友專屬紀念筆記本一本。
報名方式:請至「即刻報名」處填寫報名資料,並依照匯款通知完成繳費。
報名學會之友合報兩季課程者,恕無法以單季為單位退費。 (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2021高雄秋季班內容可參考下方課程綜覽
【疫情因應 】
1. 本課程原則上照常進行,並保持教室通風、加強環境清潔與消毒。
2. 本課程參加人數30人,請所有出席學員務必戴上口罩,避免在講堂飲食。有呼吸道症狀者應避免參加並在家休息。
3. 每堂課程簽到作業:請每位學員於進場前完成量體溫、雙手噴酒精,務必戴上口罩後再進行簽到。額溫超過37.5度者會請您回家休息,敬請配合。
4. 請所有學員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做好咳嗽禮節。讓我們為了防疫努力!
5.本課程視疫情發展需求,亦有更改為線上課程的可能性,線上課程如同現場上課,為維護其他學員上課之品質與尊重講師,課程中學員需維持全程開啟視訊與通話流暢性,若未能配合,恕無法參加線上課程,因此學員需於報名前確認有穩定的視訊設備與網路品質。
6.本課程無論為因應疫情採線上或現場授課、皆無提供錄影與錄音服務,請務必在報名前自行評估個人視訊設備可能影響學習品質,與自身狀況是否能到課之風險。
【課程大綱/講師】( 註:03/31、05/12跳過無課程 )
|
日期 |
課程題目 |
講師 |
1 |
3/17 |
佛洛伊德:發現精神分析 Freud: The Discovery of Psychoanalysis (1895-1910) |
李俊毅 |
2 |
3/24 |
佛洛伊德:成熟時代 Freud: The Years of Maturity (1911-1920) ※上課時間改為7:30-9:30 PM |
王盈彬 |
3 |
4/07 |
佛洛伊德:晚期的理論 Freud: Fresh Perspectives (1920-1939) |
劉依盈 |
4 |
4/14 |
格林:死亡母親 Green: The Dead Mother |
陳建佑 |
5 |
4/21 |
克萊恩:兒童精神分析的先驅 Klein: The Pioneer of Child Psychoanalysis |
詹婉鈺 |
6 |
4/28 |
法國精神分析概論 An Overview of Psychoanalysis in France |
黃世明 |
7 |
5/05 |
溫尼考特:由小兒科醫師到精神分析師 Winnicott: From Pediatrist to Psychoanalyst |
李芝綺 |
8 |
5/19 |
安娜佛洛伊德與自體心理學 Anna Freud and Ego psychology |
莊慧姿 |
9 |
5/26 |
當代克萊恩學派理論 Contemporary Kleinian Theories |
陳瑞慶 |
10 |
6/02 |
寇哈特:自體心理學 Kohut: Self Psychology |
劉慧卿 |
11 |
6/09 |
當代美國精神分析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in USA |
葉怡寧 |
12 |
6/16 |
畢昂:後現代心理治療大師 Bion: Maker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
許宗蔚 |
【課程詳細內容】
Lecture 1: 佛洛伊德:發現精神分析 Freud: The Discovery of Psychoanalysis(1895-1910)
從「歇斯底里的研究(1895)」,「夢的解析(1900)」到「性學三論(1905)」,佛洛依德發揮過人思考能力和敏銳觀察天賦,漸漸構建出精神分析早期的理論和技術。在這個發現精神分析的時期,佛洛依德將他無限的想像和對人類心智的理解,化為一部部經典著作。這些理論不見得完全正確,佛洛依德也在之後的時光不斷修正自己的理論。但他極富啟發性的初期理論,是後代精神分析理論家無窮無盡的寶藏。讓我們一起從精神分析創始人的起點出發,看看這些原初精神分析理論和技術,如何交織在佛洛依德的生命中。
參考文獻:
Quinodoz, J-M. (2004) “Studies on Hysteria”, translated by Alcorn D, in Reading Freud, P9-20, London: Routledge (2005).
Freud, S. (1893-1895). Studies on Hysteria. SE 2:3-305
Lecture 2: 佛洛伊德:成熟時代 Freud: The Years of Maturity (1911-1920)
佛洛伊德從探究歇斯底里病人發現了精神分析, 隨後他在1911年論述妄想症的防衛機轉;逐漸引出精神病理學的全貌。接續佛洛依德以老師身分對初學醫師們,書寫論述有關精神分析的態度技巧, 如何操作精神分析的論文, 精采有趣又實用。藉著研讀這些論文可讀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的獨到之處。
參考文獻:
(1911) Psycho-analytic notes on an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a case of paranoia (Dementia paranoids)
(1912) Recommendations to physicians practicing psycho-analysis
(1913) on beginning the treatment
(1914) remembering, repeating and working-through
(1915) observations on transference-love
Lecture 3: 佛洛伊德:晚期的理論 Freud: Fresh Perspectives (1920-1939)
1920,Freud六十四歲了,在專業領域進入成熟,在個人生活與社會氛圍卻開始感受死亡的威脅。Freud的理論做了重大修正,在「超越享樂原則」中,驅力理論從享樂/自我保存(現實原則) 轉而形成生之本能/死亡本能的對立;接著1923「自我與原我」則標示著structural model的確立;1926的「禁制,症狀與焦慮」新增了失去客體的焦慮,而1937「分析可結束與不可結束」則回到精神分析的終極議題:要克服了多少阻抗,處理多少驅力及移情,然後精神分析的侷限又在哪裡?
參考文獻:
Quinodoz, J-M. (2004) Reading Freud: A Chronological Exploration of Freud’s Writing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erelberg, R.J. ed. (2005) Freud: A Modern Reader.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Whurr Publishers.
Lecture 4: 格林:死亡母親 Green: The Dead Mother
亞伯拉罕(Karl Abraham)在佛洛伊德建構憂鬱理論時提供許多寶貴的觀點,他認為憂鬱與利比多發展的口腔期有關,而成人的憂鬱很可能源自於兒童時期的憂鬱。André Green在診療室中的移情關係體驗到一個心死的母親如何影響她所照顧的孩子,從而建構一個「死亡母親」(The Dead Mother)的概念來解釋臨床上的憂鬱現象。他認為「死亡母親… 是一個維持生命狀態的母親,但是在她所照顧的孩子眼中,形同是一種『心死』的狀態」,這種憂鬱的主要特徵發生於母親在場但內心卻沉浸於悲慟情境中。母親憂鬱之後,殘酷地將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轉變成一個疏離的個體 — 沉悶,毫無生氣,形同是無生命狀態,也就是憂鬱狀態。
參考文獻:
Green, A. 'The dead mother', in On Private Madness, London: Hogarth Press, 1986, pp. 142-173.
Lecture 5: 克萊恩:兒童精神分析的先驅 Klein: The Pioneer of Child Psychoanalysis
兒童和成人的分析技術有不同嗎?在兒童精神分析的歷史中有一番論述,毫無疑問的精神分析的理論以成人的點點滴滴發現匯聚勾勒兒童心理樣貌,小漢斯是第一位兒童分析案例報告,此後兒童工作於焉展開,從維也納的荷蜜休斯開始,她是兒童精神分析的先鋒,接著在柏林的克萊恩以兒童觀察為基礎將理論技巧發揚光大,以及安娜佛洛伊德提倡兒童分析工作的行前教育,都為日後以倫敦為基地的兒童精神分析工作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Claudine & Pierre Geissmann (1998) A history of Child Psychoanalysis
Lecture 6: 法國精神分析概論 An Overview of Psychoanalysis in France
「法國精神分析不像法蘭西共和國;它並非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實體。」Evelyne Sechaud這句話點出了,企圖討論法國精神分析時所遭遇的困難。然而在接觸精神分析文獻、與各國分析師工作交流的過程中,卻不難發現法國(或許應說「法語圈」)在精神分析的論述角度與觀點有些獨特之處:例如,對於敘述中所使用之「話語」本身的重視,而不僅限於敘述所指涉的意涵;重視詮釋與論述中的「驚奇」成分;對於治療與移情當中「原初」元素的探討,乃至關於分析情境/反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位置。這堂課毋寧是一種講者的個人觀點,在與所謂「法式」精神分析的各式接觸經驗中,萃取出幾個軸向,介紹給大家。
參考文獻:
J.Lacan (trans. by A. Wilde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 in Psychoanalysis”, in《Speech and Language in Psychoanalysis》, p.1-87,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愛是完美的犯罪」,拉維著,李郁芬等譯,五南出版社(「在誰面前孤獨」一章)
S. Viderman, “The role of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in Reading French Psychoanalysis, p.210-217
J.-L. Donnet, “From the fundamental rule to the analyzing situation”, in The Analytic Situation, Chap.1, p.21-39
Lecture 7: 溫尼考特:由小兒科醫師到精神分析師 Winnicott: From Pediatrist to Psychoanalyst
溫尼柯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原本是小兒科醫師,他成為精神分析師之後,仍終生不輟地執行小兒科醫師的醫療業務。因為他有那麼多時間觀察嬰兒與母親,所以他對於什麼樣的母親能促進嬰兒發展,以及什麼樣的母親會造成發發展上的問題,提出非常原創且相當具啟發性的觀點。
溫尼柯特於晚年的作品中寫到:嬰兒沒有愛也可以被餵養長大,但沒有愛的非人性照顧卻無法成功地養育出一個自主的人。(A baby can be fed without love, but lovelessness as impersonal management cannot succeed in producing a new autonomous human child.)這樣嶄新的觀點象徵著他對精神分析最重要的的觀點,他思考著嬰兒與母親的關係,以及與其平行的,分析師與被分析者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Winnicott, D.W. (1969). The Use of an Object. Int. J. Psycho-Anal., 50:711-716
Winnicott, D.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Int. J. Psycho-Anal., 34:89-97
Lecture 8: 安娜佛洛伊德與自體心理學 Anna Freud and Ego psychology
“……有人形容安娜佛洛伊德是「安蒂岡妮---伊底帕斯最忠實的女兒」,也有人認為一生小姑獨處的安納佛洛伊德是伊底帕斯情結沒有消解的最佳女性代言人;生為女兒的安娜,似乎永遠無法走出巨人父親的陰影。然而,安娜的生平歷史背景除了與父親有關外,更與精神分析的背景及二次世界大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安娜出生那年正是佛洛伊德發現精神分析的那幾年;在她四個月大時,佛洛伊德提出了「潛意識」這個名詞; 安娜佛洛伊德更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設立了 一個戰時育幼院診所(Hampstead Clinic), 收容許多與父母失散的小孩,並積極地在育幼院中開始發展兒童精神分析, 做兒童觀察,詳盡記錄與治療, 最後此知名的育幼院也在戰爭結束多年後轉變為安娜佛洛伊德中心(Anna Freud Centre)--一處倫敦兒童精神分析的重要發展地 ……”
參考文獻:
Anna Freud: A View of Development, Disturbance and Therapeutic Techniques,by Rose Edgcumbe
Lecture 9: 當代克萊恩學派理論 Contemporary Kleinian Theories
法國精神分析師葛林曾說,繼佛洛伊德之後,克萊恩女士對精神分析所做的貢獻至今無人能出其右。克萊恩學派堪稱客體關係的鼻祖,其追隨者以她的客體關係理論為基礎,將其概念延伸拓展及詮釋,以攻擊溝通、扶持涵容、等待思索,看見生命的契機,也為她充滿憂鬱與征戰的悲慘人生,點亮火炬。
參考文獻:
Catalina Bronstein (2001) Kleinian Theor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Lecture 10: 寇哈特:自體心理學 Kohut: Self Psychology
自戀是一種從古至今,無論東西方世界都普遍存在的現象。從神話中的水仙神到當代的臉書,都可以說是和自戀現象相關。精神分析作為一種深度心理學,相關於自戀的主題,也由佛洛伊德經典的文章:「論自戀: 一篇導讀」開始,逐步邁向日後豐富的關於自體的討論。自體心理學的產生就是其中豐碩的果實 ! 從自戀理論到自體豐富的闡述,這條前人開闢出來的險峻的路,如今我們再次一起走一遍。
參考文獻:
On Narcissism:An Introduction Sigmund Freud(1914)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s (1971)., New Y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 (1977).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New York..
How Does Analysis Cure? (1984) Ed. Arnold Goldberg with Paul E. Stepansk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Lecture 11: 當代美國精神分析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in USA
1909年,佛洛伊德接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校長Stanley Hall的邀請,前往美國進行了五場精神分析的演講,也種下了精神分析在美國萌芽之路。二次大戰大量的歐陸分析師在美國落地生根,蓬勃發展。在將近一個世紀的理論發展脈絡中,強調精準客觀與一人心理學取向的傳統自我心理學派(ego psychology)已難再滿足新大陸的人們,各種學派應運而生。本課程嘗試介紹幾位當代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師Henry Smith, Warren Poland, Owen Renik以及他們的重要概念如: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妥協形成(compromise formation),分析表層(analytic surface)等。
參考文獻:
Poland W. S. (1992) From Analytic Surface to Analytic Space, JAPA 40: pp. 381-404
Smith, H. F. (1999)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Analytic Listening, JAPA 47: pp. 465-484
Renik, O., (1995) The Ideal of the Anonymous Analyst and the Problem of Self-Disclosure, PQ 64: pp. 466-495
Lecture 12: 畢昂:後現代心理治療大師Bion: Maker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後現代精神分析大師--Bion的至理名言: No desire, no memory; 當我們試著走進Bion 的心智世界理論, 最好先拋開佛洛依德, 克萊茵理論; 他的論述著眼點是精神分析活動中所面對的現象; 它是一個描述性分析或一個描述性綜合 ; 真實的突現emergence of truth)與心智成長(mental growth).
這樣, 精神分析成了一種O(真實)的表達方式.
【講者簡介】 (依課程順序)
李俊毅 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王盈彬 精神科醫師,王盈彬精神科診所暨精神分析工作室主持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劉依盈 諮商心理師, IPSO (Internal Psychoanalytical Studies Organization)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
陳建佑 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詹婉鈺 諮商心理師、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心輔組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現任繪心庭心理諮商所約聘心理師
黃世明 精神科醫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現任心身美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李芝綺 臨床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學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現任心樂活診所心理師
莊慧姿 臨床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IPSO (Internal Psychoanalytical Studies Organization)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
陳瑞慶 諮商心理師,現任高雄市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劉慧卿 精神科主治醫師、宏慈療養院院長
葉怡寧 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IPSO (Internal Psychoanalytical Studies Organization)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
許宗蔚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精神分析師,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
【費用】
|
早鳥優惠 2021.02.28 (含)前 |
2021.03.01(含)後 |
學會之友優惠 (合報2021高雄春季班和2021高雄秋季班) |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
免費參與 |
||
一般人士 |
6,000元 |
7,000元 |
10,000元 |
學生(請出示國內有效學生證) |
3,500元 |
4,500元 |
6,000元 |
※ 恕不接受單堂報名。
高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春秋季班】兩年四季全系列課程綜覽
一、課程緣起
此系列遵循古典佛洛伊德的思考所設計的課程,納入當代精神分析的思潮,拓展世界觀,在高雄已歷經數年,經工作小組多方汲取,匯集歷屆學員的意見後,推陳出新課程架構與內容,於2021秋,嶄新推出,兩年四季,完整的精神分析入門課程,涵蓋四大面向:基本理論、心理病理、當代趨勢與實務操作,開啟精神分析百年的臨床與理論的智慧之門。
二、兩年四季課程
第一季:2021秋-精神分析的前行:基本概念
第二季:2022春-精神分析的觀點:精神心理病理學
第三季:2022秋-精神分析的世界版圖:佛洛伊德之後
第四季:2023春-精神分析的診療室:框架與過程,治療師與病人
……………………………………………………………………………………………….......…..………………
2021秋 高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春秋季班【第一季】
精神分析的前行: 基本概念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本季介紹古典佛洛伊德的重要概念,從19世紀末佛洛伊德發現無意識後,激起當時社會的輿論,引起人類對自我認識的震撼,因為佛洛伊德相信無意識的存在,影響人類的心靈運作,他以考古學的態度探究,科學的方法推論辯證,使得精神分析對人類的心靈運作,有精闢的描繪,最禁得起時代挑戰的心智科學。
【時間】2021年9/08至12/08期間,週三晚上 19:00-21:00,共12堂
(請注意部分課程時間更動:10/06,19:30-21:30 與 12/8,18:30-19:30)
【地點】高雄無境文化講堂 (高雄市苓雅區尚志街2號2樓)
【課程大綱/講師】
課程 |
日期 |
課程題目 |
講師 |
1. |
9/08 |
無意識與潛抑 The Unconscious and Repression |
莊慧姿 |
2. |
9/15 |
嬰兒性特質:生存本能 Infantile Sexuality and Life Instinct |
葉怡寧 |
3. |
9/29 |
精神現實與外在現實 Psychic Reality and External Reality |
陳建佑 |
4. |
10/06 |
結構理論 The Structural theory ※上課時間改為7:30-9:30 PM |
王盈彬 |
5. |
10/13 |
移情的出現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Transference |
陳瑞慶 |
6. |
10/20 |
防衛與衝突 Defense and conflict |
蔡文瑞 |
7. |
10/27 |
伊底帕斯情結 Oedipal Complex |
李俊毅 |
8. |
11/03 |
焦慮的兩種理論 Two Theories of Anxiety |
黃世明 |
9. |
11/10 |
心與身 Psyche and soma |
許宗蔚 |
10. |
11/17 |
死亡本能:破壞與攻擊 The Death instinct : destructiveness, aggressively |
詹婉鈺 |
11. |
12/01 |
分裂與投射認同 Splitting and Projective |
謝孟婷 |
12. |
12/08 |
潛意識幻想 Unconscious Phantasy ※上課時間改為18:30-20:30 PM |
蔡榮裕 |
【報名與繳費方式】
請至課程網頁「即刻報名」處填寫報名資料,並依照匯款通知完成繳費。
【注意事項】
1. 退費:課程開始前可受理退費,課程開始後(2021/03/17起)恕不退費。報名學會之友合報兩季(2021高雄春季班+2021高雄秋季班)課程者,恕無法以單季為單位退費,退費期限同樣是2021/03/17。
2. 學生身份報名者請於開課當日報到時出示有效學生證,以便順利入場。
3. 本課程沒有提供線上上課或是錄音錄影等補課服務,亦不接受學員私自錄音或錄影。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4. 本課程之研習證書將於全部課程結束後統一以email方式寄送,無另外申請繼續教育學分。
5. 洽詢:請來信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