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Taiw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Taiw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贊助本會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關於本會
    • 簡介與歷史
    • 學會章程
    • 組織與委員會
    • 會員名冊
    • 申請成為會員
    • 聯絡我們
  • 精神分析應用與推廣
    • 簡介
    • 跨領域工作坊
    • 年會暨研討會
    • 國外來賓活動
  •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 簡介
    • 入門課程
    • 臨床課程
    • 臨床進階課程
    • 精神分析臨床工作坊
  • 精神分析訓練
    • 簡介
    • 成人精神分析訓練
    • 精神分析師名單
  • 會員專區
    • 會員資料
    • 會內活動
    • 會員消息
    • 影音節目
    • 會員會外活動
  • 圖書館
    • 圖書館簡介
    • 圖書館使用辦法
    • 學會出版品
    • 相關中文書籍
  • 我要找治療師
    • 推薦治療師
    • 推薦準則
    • 學會分析師名單
  • 站內搜尋
  • 繁體中文     English
  • 贊助本會
  • 首頁
  • 跨領域工作坊
  • 鬼神三部曲—精神分析的幽然道【台北場】

鬼神三部曲—精神分析的幽然道【台北場】

跨領域工作坊
2025-03-17 ~ 2025-05-04 開放報名
報名截止
《2025跨領域應用工作坊系列》
鬼神三部曲—精神分析的幽然道【台北場】

 

俗語說「敬鬼神而遠之」,無論是大甲媽繞境或是歐洲教堂高聳入雲的尖塔,都體現了人們對神的崇敬,而中元普渡和萬聖節或許是在不同文化下,用儀式行為來安頓對鬼魂的恐懼。鬼神在科技時代的重要性雖有降低,但若身處無鬼也無神的荒原,人類的心靈或許更加蒼白貧瘠,因此大眾對各種靈異現象與鄉野傳奇依舊興趣盎然。

在當代通俗文化中,鬼神的意象從不缺席:動畫《鬼滅之刃》裡的每一隻鬼,都是受創的靈魂;韓劇《鬼怪》裡的鬼其實更像守護神;鬼片更是一種重要的電影類型,觀眾進戲院為了等待一場驚聲尖叫。

各種鬼神的象徵與現身,對凡人的心靈會產生什麼影響?精神分析的思考觀點與其有何共振?鬼神跟人的潛意識可有牽連?或許我們不復記得童年怕鬼而不敢睡的夜晚,但神出鬼沒的無名恐懼,仍有可能在某日悄然而至。且讓我們屏氣凝神,一同來摸索各種神鬼觀察背後的心理意涵。                                                         

                                                                                                                                                         (文:許欣偉)


【時間】2025/05/04(日) 09:30-17:00
【地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35號2樓之一(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址)
【主辦單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參加對象】對精神分析、文化研究、民俗信仰有興趣者,不限臨床工作者。

  • 日程表
  • 講題簡介
  • 講者簡介
  • 報名與繳費方式
  • 注意事項
 
時間 主題 講者 主持人
09:30-09:40 致詞 李俊毅

彭奇章

09:40-10:40

兩種上帝?存在以及不存在?--
從佛洛依德「摩西與一神教」談起

李世易

10:40-11:40

埋冤台灣:鬼作為軟組件

莊景同

11:40-12:10 討論 全體與會者
12:10-13:30 午休・書展
13:30-14:30

渡,從這裡—到那裡:
探索精神分析工作中的召請與渡化

陳凱婷

林俐伶

14:30-15:30
冥通者:穿梭於有形與無形的治療師

李豐楙

15:30-15:50 中場休息・書展
15:50-17:00 綜合討論 全體與會者

兩種上帝?存在以及不存在?--從佛洛依德「摩西與一神教」談起 / 李世易
(精神科專科醫師、夏凱納身心診所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清華大學哲研所碩士)


「摩西與一神教」是佛洛伊德最後的作品。他在反猶背景成長,因納粹而被迫流亡倫敦時(1938)出版這本作品。文中表述摩西是埃及人,是阿頓一神教的祭司長,而猶太人所崇拜的其實是一種火山神。出版後受到猶太本族許多詆毀。他將他的科學觀與上帝不存在的世界觀加諸於猶太教,是出於怎樣的想法。或如他所說,也是一種「弒父」的產物?上帝存在性可以在宗教動力中推論?上帝存在或不存在對他有什麼影響?



埋冤台灣:鬼作為軟組件 / 莊景同
(諮商心理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執業於大隱心理諮商所)


台灣鬼事一籮筐、台灣鬼島...等用鬼來形容台灣的說法你聽過嗎?自嘲之外,其來有自嗎?本文希望以 Hans Loewald 及其同事 Kalb, M.(2015)的數篇文章,以及其中談及 Harris, A. (2008).性別作為軟組件(Gender as a Soft Assembly)的概念,想及台灣的鬼經驗。白色恐怖口述歷史大量出土,轉型正義似乎反映創傷經驗見到了白日,然而鬼魂能否轉型祖先?曾經在戒嚴年代的各種禁言與殺戮的真實發生後所遺存的內在經驗以什麼方式被保留?初級歷程與次級歷程間,鬼存在的現況等探討。



渡,從這裡—到那裡:探索精神分析工作中的召請與渡化 / 陳凱婷
(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執業於昕岸心理諮商所)

普渡所渡是心之所念、所求、所懼,或其他?民間信仰中,中元節當日,普渡儀式召請重回人間的鬼魂,前來聽經聞懺、共享法食,願其獲安頓,合境均安。

佛洛依德將無意識心理活動的不可摧毀性與《奧德賽》中的地底靈魂做了比較:「一旦嚐到血的味道,鬼魂就會醒來並獲得新的生命」(Freud, 1900)。當個案辨識、回憶出被潛抑的情感或記憶,內心深處的鬼魂便會被喚醒,展現於移情之中,藉由精神分析歷程,祂們將得以安息。進一步言,若鬼魂能夠轉化為具象徵性的對應物,並取代它們在過去的位置,個案就可以從防衛和症狀的黑暗中,被釋放並恢復發展,重獲能量(Loewald, 1960; Steiner, 2023)。

要如何將無名、無形的感受,轉化為可以被言說與思考的存有呢?春秋左傳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在此將從對普渡儀式的探索,思考精神分析治療室中,鬼魂的歸來、召請與渡化。



冥通者:穿梭於有形與無形的治療師 /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在宗教學的「神秘主義」課題中,從乩童、扶乩到通靈、會靈俱有。其心理及能力常被視為「冥通狀態」,這種宗教經驗倍受宗教學者保護。依據案例分類為問事、問病,在乩示的習語中,諸如宿世因果、冤親債主、鬼魂纒身等,都涉及心靈的陰暗面!其機制就在如何消除、化解,關鍵就是解決當下的身心困擾,僅須提供姓名、住宅及目的(不論距離,線上亦可),即可穿透其過去、未來:過去在指明原因、病因,解決之道則重在警示、預示未來,輕重不一、次數多少。有效即會返回還願:參加法會、參與活動、擔任義工等。此一靈療者的宗教宇宙觀:有形與無形,既有能力穿透、穿梭於兩個世界,通靈者今生的任務,就是完成其「濟世」使命。這種冥通經驗不斷的更新版本。其內在動機既強,亦比預期的有韌性,甚至不惜放棄事業、家庭。當代台灣仍是靈乩天堂,其中優異者足可彌補現代醫療,此一民俗療法或宗教療癒,在宗教學的定位,非僅為地方知識而具有普世的價值及意義。


【主持人】
彭奇章
臨床心理師、若有光心理治療所所長、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林俐伶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及現任理事長、美國及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秋隱精神分析工作室負責人

【講師】
李世易
精神科專科醫師、夏凱納身心診所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清華大學哲研所碩士

莊景同
諮商心理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執業於大隱心理諮商所

陳凱婷
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執業於昕岸心理諮商所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費用】

報名身分 費用
一般人士 2,000元
學生(報到請出示國內有效學生證) 1,500元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免費參加,請務必事先報名

【報名與繳費方式】
請至課程網頁點選「立即報名」,填寫報名資料,並依照付款指引完成繳費 
【課程注意事項】

1. 退費:開課前一日16:00前取消可全額退費,2025/05/03,16:00後恕不受理退費。

2. 學生身份報名者請於活動當日報到時出示有效學生證,以便順利入場。

3.本課程無提供繼續教育積分,若需研習證明者請於當日向工作人員申請。

4. 洽詢: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email protected]
台北
分享至:
連結已複製!

活動資訊

報名截止
活動資訊
詳細資料
  • 查詢報名活動

活動標籤

台北 台中 台南 高雄

近期活動

臨床課程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臨床課程2025-2027 2025-04-18 ~ 2025-05-31
精神分析工作坊 【2025台中精神分析工作坊】在治療中聆聽夢境 2025-05-07 ~ 2025-06-15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 10665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5號2樓之一
  • [email protected]
  • 02-2708-5670

訂閱活動訊息

需要取消訂閱嗎? 可前往取消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4 Psychoanalysi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