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課程 | 講師/協同講師 | |
2025.9 │ 2026.1 |
12:30-14:00 | 治療倫理 | 謝佳芳等講師 (請見第一學期分頁) |
14:15-15:45 | 個案討論(A)、(B) 、(C) | (A)謝佳芳、許欣偉 (B)許薰月、謝朝唐 (C)盧志彬、林怡青 |
|
16:00-17:30 | 精神病理 | 盧志彬、林怡青、許欣偉 | |
2026.3 │ 2026.6 |
12:30-14:00 | 其他當代理論 | 莊景同、謝昀蓁、李郁芬 |
14:15-15:45 | 個案討論(A)、(B) 、(C) | (A)李郁芬、謝昀蓁 (B)劉依盈、陳靜儀 (C)陳凱婷、莊景同 |
|
16:00-17:30 | 治療技術:詮釋、行動、阻抗、修通 | 劉依盈、陳凱婷 (協同:陳靜儀、游潔謙) |
|
2026.9 │ 2027.1 |
12:30-14:00 | 人的發展 | 樊雪梅、許宗蔚 (協同: 游佩琳) |
14:15-15:45 | 個案討論(A)、(B) 、(C) | (A)游佩琳、樊雪梅 (B)李郁芬、黃泰翰 (C)李詠慧、許宗蔚 |
|
16:00-17:30 | 理論:古典精神分析 | 李郁芬、李詠慧、黃泰翰 | |
2027.3 │ 2027.6 |
12:30-14:00 | 理論:英國精神分析 | 葉怡寧、游佩琳、彭奇章 |
14:15-15:45 | 個案討論(A)、(B) 、(C) | (A)葉怡寧、劉愛嘉 (B)游佩琳、蔡佑俞 (C)盧乃榕、彭奇章 |
|
16:00-17:30 | 治療技術:治療結構、移情、反移情 | 盧乃榕、蔡佑俞、劉愛嘉 |
第一學期(2025年秋季)
上課日期(共14堂):9/06、9/13、9/20、10/18、11/01、11/
週六12:30-17:30
【治療倫理】
本課程將培養學員對心理治療歷程中倫理議題的敏感度,
日期 | 主題 | 講師 | |
1 | 09/06 | 治療關係(中立、禁慾、治療結構) | 陳昌偉 |
2 | 09/09 | 治療關係(移情與反移情問題) | 陳昌偉 |
3 | 09/13 | 治療倫理導論 | 林俐伶 |
4 | 09/20 | 待訂 | 許薰月 |
5 | 10/18 | 知情同意 | 盧志彬 |
6 | 11/01 | 臨床案例的寫作倫理 | 盧志彬 |
7 | 11/08 | 自由與倫理的論戰 | 崔秀倩 |
8 | 11/15 | 系統內工作的倫理議題–學校 | 黃守宏 |
9 | 11/29 | 遠距諮商的倫理議題 | 陳瑞君 |
10 | 12/06 | 團體內的倫理議題I | 許明輝 |
11 | 12/20 | 團體內的倫理議題II | 許明輝 |
12 | 01/03 | 系統內工作的倫理議題–醫院 | 黃守宏 |
13 | 01/10 | 系統內工作的倫理議題–診所 | 周雨霖 |
14 | 01/24 | 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的倫理議題 | 謝佳芳 |
【精神病理】
「如同一個司機在腦裡面沒有一個路線圖,就只能用非常大致的方向冒險上路……精神分析式的診斷讓我們更知道患者現在在哪裡。」(Nancy Williams , Why diagnosis)
此堂課透過描述性精神病理,期待讓學員們在理解個案的層次上,除了症狀描述外,擴大理解到個案的潛意識世界與內在客體關係世界,以及自我完整性及限制。運用精神分析的方式—一種關於病人與臨床工作者雙方的思考互動模式-- 來理解病人,包括潛意識的衝突、心靈內在結構的特異性與內在的客體關係等。
課程中將探討: 精神病(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身心症,飲食疾患、物質成癮、人格疾患(自戀型人格、邊緣型人格)、解離性身分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注意力不足與過動以及性別不安(LGBTQ)
【講者簡歷】
謝佳芳:諮商心理師、紐約IPTAR成人/兒童精神分析訓練、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
許欣偉: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英國東倫敦大學精神分析研究碩士、現職向陽身心診所院長
許薰月:臺灣諮商心理師、法國心理師。巴黎西堤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譯有《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合譯有《潮起潮落》
謝朝唐:精神科醫師。中山大學哲學碩士。巴黎西堤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譯有《潮起潮落》(合譯)。
盧志彬: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候選人
林怡青: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CL)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推薦治療師
第二學期(2026年春季)
【理論:其他當代理論】
本期課程嘗試呈現精神分析當代風景的諸多面貌,
【治療技術:詮釋、行動、阻抗、修通】
本課程將聚焦於精神分析的治療技術,包括詮釋、行動、阻抗與修通等核心概念,探討其在分析治療臨床工作中的運用與發展。
我們將從Joseph Sandler等人的著作《The Patient and the Analyst》出發,回顧佛洛依德的六篇經典技術文章,理解精神分析技術的演變與重要概念。透過對經典理論的閱讀與臨床實務的對話,協助學員掌握治療技術的運作,擴展對分析治療歷程的理解。
【講者簡歷】
莊景同:諮商心理師、大隱心理諮商所、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謝昀蓁:諮商心理師、逸想心理諮商所、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李郁芬:曾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個人工作室
劉依盈:諮商心理師、 IPSO (Internal Psychoanalytical Studies Organization)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候選人、現職晨希心理諮商所
陳靜儀:諮商心理師、晴禾心理諮商所、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陳凱婷: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現職昕岸心理諮商所
游潔謙:諮商心理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現職昕岸心理諮商所
第三學期(2026年秋季)
【理論:古典精神分析】待定
【人的發展】待定
【講者簡歷】
樊雪梅:英國精神分析學會訓練並認證(fellow)、訓練督導級成人分析師(IPA)、兒童分析師(IPA)、兒童青少年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Tavistock)、兒童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博士(Tavistock & UEL)
許宗蔚: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The Tavistock Clinic 兒童青少年實習心理治療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訓練分析師
游佩琳: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碩士(MSc in Theoretical Psychoanalytic Studies, UCL)、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李郁芬:曾任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個人工作室
李詠慧:諮商心理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黃泰翰:精神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自由想心理診所負責人
第四學期(2027年春季)
【理論:英國精神分析】待定
【治療技術:治療結構、移情、反移情】 待定
【講者簡歷】
葉怡寧: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精神分析師,精神科專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員
游佩琳: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碩士(MSc in Theoretical Psychoanalytic Studies, UCL)、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
彭奇章: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若有光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劉愛嘉:諮商心理師、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候選人
蔡佑俞: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候選人
盧乃榕:臨床心理師、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碩士班、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暨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分析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