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日)舉行之台中飲食疾患工作坊 “To Eat or Not to Eat? --- 談飲食疾患的困境”
因疫情影響,轉為全面線上進行,不開放現場參與,通知信件已寄至參與者信箱
在01/23的工作坊中,將有幾個變動:
1. 講師異動:
2. 主持人異動:
-----------------------------------------------------------------------------------------------------------------------------------------------
【2022 台中精神分析工作坊】To eat or not to eat? -- 飲食疾患的困境
「吃」這件事不僅是生命延續的營養需求,更同時伴隨著:與照顧者間溫柔的情感之流,及滿足中享樂的欲望之流。在餵食中所「吃進」的豐富多變、「吃不到」時的匱乏、「拒絕吃」所確立的主體界限,甚至「吃到停不下來」的享樂/罪惡無盡深淵,在一次次的情感糾葛中,逐漸形塑了個體內在的精神世界。
不管是暴食、厭食或各式物質依賴成癮,在這飲食劇場重複上演的,是他者關係中過去失誤的跳針?抑或是主體欲望退行版本的堅持糾纏?兩位講師與提案者,將以不同的理論視角及臨床案例,解讀飲食疾患現象背後的精神動力。
【時 間】2022/01/23(日)09:30-17:00
【地 點】Webex線上軟體
【主辦單位】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合辦單位】中國附醫精神醫學部
【參加對象】僅限精神醫療、精神護理、心理、諮商、輔導教師、社工師等心理臨床工作者,與以上相關科系學生報名
【學分申請】本課程申請精神科醫師、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中
【工作坊日程表】
時間 | 主題 | 講者 | 主持人 | |
09:30-09:40 | 大會致詞 | 許宗蔚醫師 | 陳俊澤醫師 盧志彬醫師 |
|
09:40-10:30 | 《演講一》 口慾或是口腔伊底帕斯?以驅力觀點看飲食疾患 |
陳冠宇醫師 | ||
10:30-11:20 | 《演講二》 談飢餓、依賴與成癮 |
謝佳芳心理師 | ||
11:20-11:30 | 中場休息 | |||
11:30-12:30 | 問題討論 | 全體與會者 | ||
12:30-14:00 | 午休 | |||
14:00-14:50 | 《心理治療個案報告》 | 葉寶玲心理師 | 葉怡寧醫師 黃世明醫師 |
|
14:50-15:30 | 個案討論 | 陳冠宇醫師、 謝佳芳心理師 |
||
15:30-15:40 | 中場休息 | |||
15:40-16:30 | 分組討論 | 全體與會者 | ||
16:30-17:00 | 綜合討論 | 全體與會者 |
【講題簡介】
《演講一》口慾或是口腔伊底帕斯?以驅力觀點看飲食疾患 / 陳冠宇
以自己的身體為劇場,幾無偽裝地重演纏絆的母嬰關係。排拒餵食以聲明主體,卻也指涉吞噬融合的慾望之強大,而需冒生命消逝的風險來阻抗。這是性慾發展的停滯、就固著在口慾期的糾結?還未能進入性器性慾期,卡在了前伊底帕斯。
然而,有沒有可能這同時是性器性慾的精巧偽裝,透過退行,整個身體成了巨大的性器(是陽具,也是開口吞吐陽具的陰性性器)。伊底帕斯看似無聲,但或許並未缺席。
參考文獻:
1. Schwartz, H. J. (1986). Bulimia: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 J. Amer. Psychoanal. Assn., 34:439-462
2. Friedman, L. (1953). Defensive Aspects of Orality. Int. J. Psychoanal., 34:304-312
《演講二》談飢餓、依賴與成癮 / 謝佳芳
人類是靠著互相依賴才能存活下去的,生命初始對母親的依賴,在成癮患者身上是如何發展成對其他外在物質的依賴?提供自我安撫的過渡性客體為什麼需要伴隨著自我傷害的副作用?藉著兩篇文章,我們將從獨立學派與後克萊恩的觀點切入,思考成癮現象底下的層層意涵。
參考文獻:
1.McDougall, J. (2001). The psychic economy of addiction. In J. Petrucelli & C. Stuart (Eds.), Hungers and compulsions: The psychodynamic treatment of eating disorders and addictions.(pp. 5–26). Northvale, NJ: Jason Aronson.
2.Mitrani, J. (2014). The past presented: bodily centered protections in puberty and adolescence. In Psychoanalytic Technique and Theory: Taking the Transference.(pp. 216–243). Routledge.
【講者簡介】(依姓氏筆畫順序)
許宗蔚: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會員,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理論精神分析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
盧志彬: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陳俊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督導、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冠宇: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美國精神分析學會學術會員
謝佳芳:諮商心理師、紐約IPTAR成人/兒童精神分析訓練、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分析師
黃世明:精神科醫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研究」學院碩士,現任心身美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監事
葉怡寧: 精神科醫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碩士、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候選人
葉寶玲: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諮商心理師
【費用】
主辦單位人員 (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
免費參加,請務必事先報名 |
合辦單位人員 ( 中國附醫精神醫學部 ) |
免費參加,請務必事先報名 |
一般人士 |
1,500元 |
學生 (請出示國內有效學生證) |
1,000元 |
【報名與繳費方式】
目前僅開放2021/06/06台中精神分析工作坊之保留名額者報名,保留名額者請至您報名時所填寫之信箱確認活動信件,
後續若有釋出名額,會再於活動網頁中開放報名,感謝您的耐心等待!
【課程注意事項】
6. 洽詢: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email protected]